咨詢電話

18511767098

當(dāng)前位置:首頁  >  新聞中心  >  你可知道鹽堿土是如何形成的么?

你可知道鹽堿土是如何形成的么?

更新時間:2022-05-24      點擊次數(shù):976
  鹽堿土鹽土土體、特別是表層(0~20厘米)含有大量的可溶性鹽(0.6~2%或更多)。一般在氣候干旱少雨、蒸發(fā)量大、地勢低平、地下水位高、礦化度大等自然條件和人為活動影響下形成
 
  鹽化或堿化形成的一系列土壤。又稱鹽漬土,包括鹽土、堿土及各種鹽化和堿化土壤。狹義的鹽堿土是指既鹽化又堿化的土壤。中國主要分布在華北、東北和西北的內(nèi)陸干旱、半干旱地區(qū),東部沿海包括中國臺灣省、海南省等島嶼沿岸的濱海地區(qū)也有分布。
 
  那么鹽堿土是怎么形成的呢?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。
 
  鹽堿土是在氣候干旱、蒸發(fā)強烈、地勢低洼、含鹽地下潛水位高的條件下,使土壤表層或土體中積聚過多的可溶性鹽類而形成的。
 
  鹽土一般呈堿性反應(yīng)(部分濱海酸性硫酸鹽鹽土有酸化現(xiàn)象),鹽基呈飽和狀態(tài),腐殖質(zhì)含量低,典型鹽土剖面地表有白或灰白色鹽結(jié)皮、鹽霜或鹽結(jié)殼。
 
  劃分鹽土的表層含鹽量下限指標(biāo),因鹽分組成而異,以氯化物為主的下限指標(biāo)為0.6%左右,氯化物和硫酸鹽混合類型的鹽土下限指標(biāo)為1%左右,含石膏較多的硫酸鹽土下限指標(biāo)為2%左右。當(dāng)100克土壤的可溶鹽組成中含蘇打在0.5毫克當(dāng)量以上,pH多大于9,含鹽量大于0.5%時,屬蘇打鹽土。
 
  當(dāng)土壤堿化層交換性鈉占交換性陽離子總量(堿化度)20%以上,土壤呈強堿性,pH大于9,表層含鹽量不及0.5%時,稱為堿土。低于上列含鹽下限指標(biāo),而其含鹽量大于0.1%,或堿化度大于5%者,則按對植物的危害程度,將其劃分為輕度、中度、重(強)度鹽化或堿化土。
©2025 北京北納創(chuàng)聯(lián)生物技術(shù)研究院版權(quán)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     備案號:京ICP備12027104號-6

技術(shù)支持:化工儀器網(wǎng)     管理登陸     sitemap.xml

主站蜘蛛池模板: 平定县| 重庆市| 乳源| 安顺市| 瓦房店市| 潼南县| 伊春市| 高阳县| 军事| 定结县| 富民县| 江西省| 玉屏| 博罗县| 湘西| 安图县| 广东省| 霸州市| 磐安县| 陇川县| 武安市| 临泉县| 雷州市| 威信县| 河北区| 太谷县| 永春县| 墨竹工卡县| 登封市| 皮山县| 交口县| 尖扎县| 湘西| 从化市| 慈利县| 福建省| 喀喇沁旗| 泸水县| 崇仁县| 桐庐县| 工布江达县|